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逆天换明> 第二百八十三章 卖人头的奇思妙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八十三章 卖人头的奇思妙想(2 / 2)

你就说严厉不严厉,犯了错,多长时间都抬不起头,在军营里可不好混了。</p>

包括这项规定在内的军纪细则,郭大靖已经呈交给毛文龙,战前便在各协颁布实施。</p>

趁着这场大战,正好抓一批典型以儆效尤。没有现实的震慑,再严厉的处罚也是停留在纸面上。</p>

军队不仅要装备好,更要纪律严明,那才是拖不垮、打不烂的铁军。而这,也是郭大靖的目标,并不断地努力。</p>

………………</p>

当皇太极率领大队赶到金州卫城,并马上前往大黑山,观察了卑沙山城的防御工事后,对莽古尔泰的布置也并无异议。</p>

“卑沙山城便如锦州,南关则是宁远。”皇太极看着已经建起的营寨,连连点头,笑着说道:“未必要攻下锦州,我军亦可直攻宁远。如今,却是一样的。”</p>

转向莽古尔泰,皇太极夸赞道:“三贝勒久经战阵,这般布置是极好的。待攻破金州,人口和物资自是要多分给正蓝旗,以酬战功。”</p>

莽古尔泰嘿嘿笑了两声,说道:“汗王赏罚分明,某自是相信的。”</p>

两人的话中,都包含着更深层的意思,也都心知肚明。</p>

莽古尔泰知道正蓝旗将是攻打南关的主力,皇太极不会给他轻松的工作,比如率兵守卫这两座营寨,封锁围困卑沙山城的敌人。</p>

皇太极也知道莽古尔泰在要条件,攻打南关可以卖力,可损失要补充,别让正蓝旗白死伤。</p>

清除异己先从削弱其实力入手,但皇太极也不能做得太露骨,逼得其他旗主贝勒联合起来对抗自己。</p>

“汗王,这是山上敌人射下来的箭书。”莽古尔泰摆了摆手,一个手下上前,把箭书呈给皇太极。</p>

看着皇太极伸手接过,打开阅看,莽古尔泰嘿然冷笑道:“敌人不知道是不是蠢,竟然提出用人头换银子。没几天好活了,还如此贪婪。”</p>

皇太极很快看完箭书,却并不象莽古尔泰那么想,沉吟着说道:“这恐怕是敌人的诡计,以此来挑拔离间。”</p>

把箭书随手给了范文程,皇太极说道:“宪斗,你看看这箭书,说说你的想法。”</p>

范文程双手恭敬接过,一目十行地看过,略微想了想,说道:“汗王英明,一眼便看出了敌人的阴谋。”</p>

拿银子把战死者的遗体或人头买回来,或者说是赎回来,这听起来有些怪异。但仔细想来,也算不得什么。</p>

两军交战,有时候也有各自收拢掩埋遗体的做法。比如商量好了,各自派出非武装人员在战场上打扫清理。</p>

现在呢,是建虏方面单方的死伤,交换的条件不存在。人家又不能白给你,拿银子换也说得过去。</p>

可这时机不对呀,仗刚开始打,胜负未定,你就想拿人头换钱?</p>

要是最后失败了,你的脑袋都保不住,要银子有什么用?</p>

至于说到阴谋,那肯定是想让皇太极背上不恤官兵的坏名声。让战死者全尸,入土为安,既是尊重,也是鼓舞士气、提高声望的手段。</p>

你连点银子都舍不得,任由为国征战的勇士身首异处、暴尸荒野,这是个什么坏名声?</p>

“倒是颇有信心。”皇太极仰望着山城,轻篾地说道:“待我军大获全胜,看你们拿什么来换东江军的人头。”</p>

说完,他传下命令,大军向南关进发,莽古尔泰的正蓝旗依然是先锋,两座营寨由皇太极另外指定的人马守卫。</p>

………………</p>

“让奴酋拿银子赎死尸?”表现出惊异之色的毛文龙看着郭大靖,眨巴着眼睛,有些不知说什么才好。</p>

这么奇葩的想法,还付诸了实施,毛文龙不禁轻抚额头,甚为头痛,也有些哭笑不得。</p>

郭大靖却不以为意,微笑着说道:“末将这样做,是觉得传扬出去,正好给朝廷难堪,并怪罪到蓟辽督师袁崇焕头上。”</p>

人头不送京师报捷,领取赏功银,却由建虏拿银赎回,这可是打朝廷的脸,还啪啪作响。</p>

朝廷断了粮饷吧,或者说是袁崇焕扣押钱粮,又是禁海封锁,使东江军陷入困境。被逼无奈之下,只能想出这个招术,从建虏那里得些钱财,以渡过难关。</p>

不是不想给朝廷献俘,而是东江镇实在是太困难,太缺钱了。而缺粮缺饷的原因,就是袁崇焕在作梗。</p>

朝廷要怪罪的话,就怪袁崇焕去。既然屡番上疏朝廷都毫无作用,袁崇焕也置之不理,那就拿到台面上,让大家评评理。</p>

毛文龙翻了下眼睛,斜瞅着郭大靖,揶揄道:“朝廷的赏功银是五十两,你给建虏开的什么价?”</p>

郭大靖嘿然一笑,说道:“五十两不够,建虏要赎的话,得加钱。至少,也得一百两吧!”</p>

一百两嘛?!十个一千,百个一万,千个十万……</p>

毛文龙迅速估算了一下,怎么也能打死两三千敌人,那就是二三十万两银子。嗯,这买卖听起来还不错。</p>

要知道,朝廷不仅给赏功银,还有记功晋升。如果不能卖出高价,那还不如就给朝廷呢!</p>

毛文龙捋着胡须,思索半晌,缓缓说道:“大靖,你是故意给方正化看的吧?”</p>

郭大靖用力点了点头,说道:“不管这买卖成不成,总要让朝廷知道,让皇帝明白。与建虏商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也可以拖延,看朝廷的反应。”</p>

停顿了一下,郭大靖又强调道:“首级要解送蓟辽督师衙门核验,由他们送到京师,也沾些功劳吧?咱们闹得大些,让袁崇焕也脸上无光,最好是朝廷把核验解送的权力转给登莱道,或是监军太监方正化。”</p>

与蓟辽督师袁崇焕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反正郭大靖不存侥幸心理,认为袁崇焕能够开窍,转而大力支持东江镇。</p>

既然如此,那就不用太过缩手束脚。反正也就那样,既不能变好,也不会再坏到哪去。</p>

郭大靖的底气来源于金州的稳固,来源于对外物资采购渠道的畅通,来源于东江镇军民的自力更生基本实现。</p>

你卡不住我的脖子,你抢不走我的军功,你的命令是狗屁。虽然是名义的上司,但也只是名义上的。</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