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逆天换明> 第五百零六章 自立——军阀的迹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零六章 自立——军阀的迹象(2 / 2)

与祖大寿感受差不多的,还有被海船转运而来的辽镇官兵和家眷。</p>

随着春耕时间窗口的收窄,水师已经全部出动,终于抢在春耕前,将数万人口运至辽南和辽东。</p>

在辽南,海城河以南的半个海州,再加上盖州的一部分田地房屋,基本上都安置了辽镇人口。</p>

在辽东,凤城和镇以南的东沟地区,也就是后世的东港,则是辽镇人口的另一个聚居地区。</p>

这是对于普通官兵的安置,中高级将领则暂时在金复盖三州分配的住宅,生活条件要更好。</p>

东江镇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尽量让辽镇普通官兵能够安家安心。</p>

房屋是去年秋后就建好的,比普通移民的要很多;田地也是成块成片的,耕种起来很方便。</p>

甚至于,很多田地都是军屯后的熟地,也都分配给了辽镇官兵。</p>

每个村屯安置五六十户,军队还安排了伍长,带着手下士兵负责村屯暂时的管理,以及闲时的军事训练。</p>

甄别挑选是必要的,一些老弱病残便按照退役处理,享受着东江镇制定的优惠政策。对他们来说,</p>

可谓是幸福满满的好事。</p>

合格的普通官兵则在一个月的安家假休完后,便要集结起来,分赴东江军的各支部队,展开集训,编入正规军。</p>

很多辽镇官兵拿到已经延发两个月的饷银后,都不约而同地产生疑问,即便他们已经在途中接受了简单的普及教育。</p>

怀有同样疑问的就包括陈兴山,尽管家中已经有了派发的粮食和食盐,以及萝卜和白菜。</p>

老母亲也被陈兴山弄得心里不太托底,赶忙嘱咐着,</p>

陈兴山满口答应着,急忙出屋,与二弟差点撞在一起。</p>

二弟把锄头倚在门边,疑惑地问道:</p>

陈兴山答道:</p>

二弟眨巴着眼睛,不解地问道:</p>

陈兴山挠着头,说道:</p>

二弟摇了摇头,说道:</p>

老母亲耳根软,听二儿子这么说,又犹豫起来。本来这些钱是要留着给家里添置别的东西的,难道都换成粮食和盐?</p>

陈兴山也迟疑,磁愣地站在那里,一时不知如何是好。</p>

二弟打水洗脸,说道:</p>

老母亲露出笑容,对小儿子的偏爱溢于言表,说道:</p>

陈兴山答应一声,拿起个袋子出了家门。</p>

村上的房屋院落都是差不多的样式,正房、东西厢房,半围着院子,院子则是用木头围起,正对着村中的主街。</p>

正房和西厢比较好,能住人;东厢房则简陋许多,可以当牲口棚和杂物间。</p>

房屋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头和土坯,增强了抗震性,保温性能也比较好。这是当时最流行也最普遍的建筑方式,百姓倒也没什么可挑的。</p>

院中突然传来了声音,招呼着陈兴山。</p>

陈兴山停下脚步,走过去,隔着院墙笑着应道:</p>

吴庆疑惑地眨巴着眼睛。</p>

陈兴山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但对最好的朋友也不好隐瞒,便说了原因。</p>

吴庆笑了起来,说道:</p>

陈兴山问道:</p>

吴庆撇了撇嘴,说道:</p>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p>

陈兴山有些恍然,没错,刚发到手就作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再说了,东江镇今年就要平辽,还指望着官兵奋战,哪会干这缺德的事儿?</p>

吴庆呵呵笑着,说道:</p>

陈兴山笑着婉言谢绝,心里也敞亮了,和吴庆</p>

挥手告别,依然去往供销站。</p>

粮食是不用买了,买几尺棉布,给老娘和兄弟做身衣服。眼看天气越来越暖,还穿着棉衣呢!</p>

供销站已经招了卖货的,是村中某个辽镇士兵的家眷,五十多岁的男子,听说以前做过小买卖。</p>

顺利地扯了棉布,陈兴山犹豫再三,还是买了一瓶酒。一是馋得慌,二来能用这酒给老娘搓搓老寒腿。</p>

三十亩田地呢,靠着自己的饷粮挺到秋天,打下的粮食也足够一家人吃了,真的没必要用钱买粮食。</p>

陈兴山这回算是想明白了,挟着棉布,拎着酒瓶,兴冲冲地回返家中。</p>

回到家中,饭菜已经做好,简单却香甜。边吃饭,陈兴山边向老娘和兄弟解释了一遍,道理简单,一家人也就放下心来。</p>

要知道,辽镇官兵的饷粮并不是足额发放,将近一半都被扣掉,给将领们养家丁。</p>

当然,即便是不养家丁,朝廷拔调的饷粮经过层层克扣,到了士兵手中,也要很多。 </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