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诡三国> 第1381章 拜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81章 拜授(2 / 2)

祭坛下的吕布心思重重,而在祭坛之上的斐潜,看着司马徽,其实心中也在盘算着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情跟吕布却没有多少的关系。说实在的,吕布到了今天这样局面,纵然将来吕布因为这个或是哪个原因反叛,斐潜也收获了名声,今天这个盛大的仪式将会成为所有人津津乐道的事情向四方传播,谁都会知道斐潜因为之前在雒阳的交情,给予了吕布超出标准的待遇……</p>

既然吕布那个样子的家伙都能获取如此的地位,那么岂不是说明……</p>

但是同样,这样的分封也会给斐潜带来一些弊端。</p>

其实严格说起来,汉代的州牧州刺史制度,就是历史的倒退!华夏自古以来,只有统一的中央集权才会变强,甚至极强!</p>

西方的封建制度其实不适合华夏,唯有集权……</p>

但是现在也只能是暂时的妥协。</p>

总之,事情总是如此,就像是冬雪,下的时候美丽梦幻,化的时候泥泞不堪,总不能说永远只要下雪不能化雪吧?</p>

更何况更重要的是要收拢人才,推动儒家改制。</p>

儒家改制并非斐潜的独创,早在王莽时期,就因为当时朝野上下矛盾尖锐,为了缓和这样的矛盾,王莽曾经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改制,涉及了非常多的方面,在其中就有儒学的改良,但是很显然的是,王莽的改制触动了太多的利益,最终导致天下皆反,朝堂崩塌,所有的改变全部被打翻在地,甚至变本加厉。</p>

这是一个摆在面前的教训,是血淋淋的教训,正所谓前人之事,后人之师。斐潜自然也担心自己会不会重蹈覆辙,会不会将来人头被砍下,拔了舌头之后做成标本置放在朝堂的武库当中……</p>

风雪下来的时候声势浩大,无边无际,雪融的时候却润物无声,悄无声息。</p>

斐潜举目四望,心中略有所动。</p>

自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便是一统天下,当时选拔贤良多数以“设科射策”为主,儒生们为了获取功名,也不得不拘泥于“师法、家法”之道,儒学因此无法避免地走向僵化,形成了“徒为章句”的繁琐学风。</p>

原因很简单,不是所有学宫或是太学,都能像斐潜这样因地制宜的取用一些题目,很多时候考试就是一种形式和手段,为了在这样的考试当中获取更好的名次,自然就有相对应的诀窍和方法,就像是后世也伴随着考试产生了许多的高分低能的人一样。</p>

为了凸显自己与普通学士的不同,许多儒家弟子开始就享受孔乙己一样卖弄钻研“回”字究竟有几种写法,同时为了证明自己发表出来的一些惊世骇俗的言论,儒学渐渐的因此由僵化并且进一步的神化,孔子就从人变成了不是人,成了圣人。</p>

随之而来的就是儒家既无法以道德教化百姓,也无法帮助朝廷稳定社稷,天下乱象便渐显。</p>

是不是在整个大汉的过程当中,就没有清醒的人呢?</p>

也不是。</p>

想到需要去改良儒学的,还有很多人,而其中代表人物就是扬雄和刘向、刘歆父子。</p>

扬雄认为改良儒学,首先要向先秦儒家之外的其他诸子学习,尤其是把道家学说的长处加以吸收,极力要求恢复儒家正统学说。这个办法等于否定了董仲舒的新儒学,否定了今文经学,所以没人理睬。刘向、刘歆父子于是换了个办法,致力于复兴先秦诸子学,重新研究和整理诸子百家的著作与学说,从诸子学说中吸收长处改良今文经学,继而推出了一个试图推翻今文经学的古文经学。</p>

这些人都跟着王莽一同烟消云散了。</p>

王莽改制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一点是损害了当时王公贵族、官僚士人和地方富豪的利益。</p>

老一辈的儒家大佬,基本上来说思想上都偏向于古文经,但是又不得不用着今文经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习今文经学的人太多,已经推行了两三百年,已经成为了太多人的饭碗,所以纵然有所不满,但是要斩断今文经学,却并非一件易事。</p>

如今的局面和王莽当时十分的相似,皇权沦落,朝堂之中各自攻伐,各地诸侯自以为政,边疆也不是太平安康,处处都有烽烟战火,复古是不可能的,因为古代的制度也不可能会适合当下的环境,尊今也是不行,因为现行的制度很多已经僵化和滞后……</p>

斐潜望着四周,目光所及之内,是一个个小小的人儿。这些是平阳的普通百姓,看热闹的百姓。绝大时候,这些百姓都是看热闹的,他们看不懂,也看不清在政治层面上的利益交换,但是不管是怎样的利益交换,最终承担者却是这些茫然的看热闹的百姓。</p>

“授~~”</p>

祭文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念完了,司马徽退到一旁喘着大气,呼哧呼哧的连斐潜都能听着见,长时间抑扬顿挫的高声宣读,对于年长者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p>

钟鼓之声大起,颇有金石杀伐之音。</p>

斐潜的思路被打断了,他接过代表着并州刺史的节杖,高高的举起。一旁的侍从跪拜在地,将装有印绶的漆盘托举至头顶。</p>

金钟一击,余音缭绕当中,荀谌高呼道:“拜~~”</p>

吕布站起身,在谒者带领之下,走上了第一层的祭坛,然后行简单的拜礼。结束之后再行至第二层,再拜,最终一步一步的走到了斐潜的身前。</p>

“咚咚咚……”</p>

在吕布行进的时候,鼓击三通,在吕布登上最后一节台阶的时候截然而止,然后沉寂三息之后,钟鼓齐鸣,雄壮激昂,大有简朴壮丽之美。</p>

祭坛下方列队的十二名的贯甲的舞者在祭坛之前,开始伴随着钟鼓之声,跳起了大武之舞。大武之舞共分六段,斐潜现在只选了其中之三,一个是领军出阵,一个是激烈搏杀,另外一个则是凯旋而归三个片段。</p>

斐潜位居列侯,自然有资格享用钟乐,但是在人数上不能超过皇室,也就是不能超过三十六人,当然,皇家真正摆谱的时候,往往都不是三十六,甚至三百六十都有可能。</p>

在武舞结束之际,号鼓齐鸣,然后又同时间停止,天地之间只听闻祭坛之上的旗幡在风中猎猎飞舞的声响。</p>

斐潜双手平举着节杖,微笑着看着吕布。</p>

吕布低着头,似乎有那么一刻的犹豫,但最终还是单膝半跪,从斐潜手中接过了节杖,然后站起身,旋即有侍从将绶带和囊挂在了吕布腰间。</p>

吕布转过身去,面向祭坛之下,顿时鼓乐之声再起,伴随着祭坛之下的百姓的欢呼声,仿佛惊天动地一般。乐工奋力的奏响了整个环节最后的一个乐章,大风歌。</p>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p>

传承了三四百年的大风歌的曲调刚刚起来,包括见礼的平阳官吏,以及平头百姓都不由得跟随着唱了起来,这个歌声,展现了整个大汉王朝豪迈,也见证了大汉王朝的兴衰。</p>

男子雄厚,女子婉转,老者沧桑,幼童稚嫩,一同齐声而歌,虽然短短只有三句,但是在反复三叠吟唱之下,在钟鼓金玉之声的伴奏之下,却有一股磅礴气势冲天而起!</p>

吕布听着听着,也是忍不住热泪盈眶,纵声长啸,放声参与合唱之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p>

斐潜走上前,站在了吕布的身侧,伸手一指:“兄长且记住这一刻……这些百姓的欢呼,不是为了你我的官职大小,而是为了……猛士守四方!庇护百姓可欢颜!”</p>

“!”</p>

吕布猛然转头,却看见斐潜温和的笑容,在阳光之下,似乎有些刺眼……</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