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皇长孙!> 第441章:完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1章:完胜(2 / 2)

是不是事情就给彻底的败露了。</p>

为了防止败露,是不是又得是全部杀了。</p>

历代王朝为了防止杀良冒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p>

秦国最先推行军功授爵制,也有一套防止杀良冒功的措施,对斩首有严格的规定:斩首时要齐着脖子根切下,露出喉结,防止军队拿小孩跟妇女充数。</p>

要在战胜后三天内将首级交给官吏验明,以防止假冒充数。</p>

军官不可以杀敌,军官的封赏以军队作战后总杀敌数计算,杜绝指挥人员利用权势“抢人头”的情况发生。</p>

人头上交后,也有一套检验办法。首先是看发髻形状。战国时期,秦人与东方六国发髻不同。</p>

秦国地处边陲,秦人发髻偏右,韩魏赵齐燕以中为尚,梳的都是中髻,交上来的首级一看便知敌我,有效防止割自己人首级冒功。</p>

另外,斩级需要有队友、官长左证,基本上不会发生抢人头现象。</p>

《里耶秦简》记载了一起杀良冒功桉件。</p>

一名士兵杀死军营值守岗哨,拿着人头连夜前来报功。</p>

验首官员发现首级致命伤是短剑造成的,不是戈矛或弓弩,而两军交战致命伤应该是矛戈弩居多,短剑杀人实在罕见。</p>

于是当即下令各级军官清点士兵数量,如有失踪人员,立即前来认领首级,果然证实是杀良冒功。</p>

大明如今,也是沿用了这种坚定的方法。</p>

镇海卫虽强,但在明初这个时候,即便有军中贪贿的情况,不至于彻底的烂到根子,在很多方面,也算是比较严格。</p>

直到明中后期,才算是同流合污,混作一团,揣着明白装湖涂,你好我好大家好。</p>

这下子,百户们也变得纠结起来。</p>

一个村子全给屠了,放在乱世没人去管,可就现在,算是个大桉子,说不定还会惊动到京师去。</p>

影响大了,问题就难办了。</p>

这可都是有大明户籍的,每个人都带着赋税。</p>

消失一个村的赋税,哪怕是瞒,又能瞒多久。</p>

就算是打通关系,把事情给压了下来,这中间要花费多少钱财,还不是自个掏钱。</p>

哪怕一时压下去了,那么这个村子的赋税谁来出?</p>

官府那边可不傻,指定不会说给镇海卫补上,镇海卫这边也不只有一个千户,别人不拿点好处,怎么可能帮忙。</p>

难不成还拿自己兜里的银子,来帮忙这边填坑?</p>

如此算下来,每年交税,让沙千户跟弟兄们来补?那还不得亏死。</p>

“他娘的,这般合计,弟兄们还得倒贴钱财来养着。”</p>

一百户骂骂咧咧的说道。</p>

先前提意见的百户还是有些不甘,再次建议道:“要不说他们勾结倭寇?”</p>

这话一出,其他百户像看傻子般看向他。</p>

尤其是沙弘光,眼神中都带了几分异样:莫非是要坑我?</p>

以为自己是燕王呢,想怎么杀,就怎么杀。</p>

作为镇海卫的一个千户,哪有这般大的权力。</p>

关键是上头一查,指定没得跑。</p>

或许其他弟兄还能活命,自己绝对是只有处死一途。</p>

“把倭寇都给绑起来,回去领功去,别整那些歪门邪道的了,咱们这里的弟兄,都拖家带口,出了什么事,谁也承受不起。”</p>

“家里头还有老母妻儿要养,少点就少点,总比丢了性命强。”</p>

随着沙弘光的开口,即便是心中有些不爽,也就只能如此了。</p>

不过这股子气,便全部撒到倭商头上,绑人的军士,稍有不顺就是一大耳光子过去。</p>

打得这些倭商惨叫连连。</p>

听到叫声,镇海卫的军士们更来劲了,抡起刀背就是一顿爆打,打得那叫一个头破血流。</p>

沙弘光也无所谓,哪怕打死几十个,也没啥大不了的,也不会说有人在乎。</p>

这些倭寇的下场,自从被抓到开始,就注定了只有死亡。</p>

这种事情,上头都是默许的。</p>

不过沙弘光走着走着,突然想到,喝令一声:</p>

“少打死几个,咱们镇海卫那边正好需要人修路,这些个倭寇,看着还算是有把子力气。”</p>

“听说修路朝廷有拨款,拿这些倭人来顶替徭役,弄些津贴,应该还能有笔收入,若打死了,可就只有一个人头的赏钱了。”</p>

军士们闻言,顿时眼中一亮,看向倭人的眼神,就像是明晃晃的宝钞那般,连忙停止了殴打。</p>

百户们看向沙弘光的眼里,顿时带着几分敬佩。</p>

到底是千户大人,这份薅羊毛的本领,真就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p>

.....</p>

“看来镇海卫这些人,倒也还算有几分良知。”朱英笑着说道。</p>

远方的探子,把沙弘光这边的情况如数上报。</p>

说什么当然听不到,不过安抚村民,绑走倭寇的事情,都是能看见的。</p>

朱英对于这些军士的要求,可谓是相当低了,只要不是滥杀无辜在朱英看来,都算非常不错,已经能超越八成的卫所军士了。</p>

张伯此时说道:“东家,这些军士可是黑得很,估摸是感觉屠村的效益太差,所以才这般行事。”</p>

朱英摇头道;“论迹不论心,不管他们是怎么想的,至少是没有动手。”</p>

“普通军士,包括那些百户,千户,多数是没读过书的,不能以我们的眼光去要求他们,能想到这些,已经很足够了。”</p>

张伯闻言,低头道:“东家说得是,是老奴多虑了。”</p>

朱英摆摆手:“吩咐下去,启程吧,咱们正好去那镇海卫逛一逛。”</p>

....</p>

太孙殿下现身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传到镇海卫这边。</p>

镇海卫的各个千户,尤其是都指挥使柴白,顿时变得紧张了起来。</p>

这可是太孙殿下,妥妥的大明未来的陛下。</p>

亲自巡视镇海卫,可谓是天大的荣耀。</p>

只是这份荣耀,在镇海卫看来,几近跟噩耗差不多。</p>

他们做过的事情太多,随便哪一条被太孙殿下知晓,一旦揪着不放,别人暂且不说,柴白这个都指挥室的位置,便就不保了。</p>

“我先把话放在这里,若是谁惹得太孙殿下不高兴了,可莫要怪我不讲往日的兄弟情分。”</p>

议会大堂里,柴白冷冷的看着在坐的各个千户们,恶狠狠的说道。</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