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科幻悬疑>大唐旭日> 第一章 渭桥之盟 第三节 驯马高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渭桥之盟 第三节 驯马高手(2 / 2)

高鼻子胡人也拉拉同伴,两人跪了下去,朗声说道:“小民韦槃提,斛斯正不通汉语,小民求见陛下心切,无奈用此下策,以至冲撞了圣驾,请陛下恕罪。”

李世民笑道:“你们也不算鲁莽,心中有把握才敢这么大胆。幸亏你们武艺不错,不然被射死了,岂不空怀大志,冤枉至极。”转向侍卫道:“都是谁射的箭,过去取了。”却见黄明从侍卫中起身,走过去将两支箭都取了过来。李世民讶道:“怎么,两支箭都是你射的吗?”黄明躬身道:“臣见见方才事态紧急,以陛下所授之连射两箭,无奈技艺不精,反而献丑了。”李世民道:“朕练连珠箭术,自幼习之,十年乃成,你几月时间便可连发两箭,堪称进步神速,其他只欠火候,勤练下去,终有成时。”

这时,已有侍卫牵马过来,李世民翻身上马,说道:“黄明将他二人带到国宾驿馆,明日来见朕。”又回头扫了一眼马周,说道:“马周,朕亲口许你,堪任监察御史,你明日不要忘了找杜爱卿才好。”续对陈濮道:“西市繁华胜于前朝,足见你治理有方,今日朕在你西市上得了三个人才,可知西市藏龙卧虎,以后不可小视市井才是。”

李世民在一众侍卫的护卫下席卷而去,黄明骑着自己的马来到韦槃提、斛斯正身边,说道:“我送两位去国宾驿馆,如何?”

黄明随韦、斛二人回客栈取了行襄,一路闲谈。原来李世民曾告诉兴勒,让他告诉二人来后投奔监牧的太仆少卿张万岁,谁各张万岁在南方水暖之处放牧马匹避寒,尚未回京,二人投靠无门。闲聊了几句,黄明问道:“听说两位乃驯马大家,却不知身手如此之妙,在马行如此高速的情形下,仍能接住我射的箭。”韦槃提道:“大草原上出来的人,谁也不会轻易被箭射到,你觉得街上人声噪杂,放一箭是悄无声息的,孰不知拉开弓时弓弦的声音再小也会被我们从噪声中析出,而且放箭时弦音更响,无论箭多快,也不如弦声先至,只要稍做准备,让过箭头,四尺长的箭身谁也能抓得往的。”

黄明听得瞠目结舌,这才知道自己所学依然甚为低微。

这时眼中瞳仁略带蓝色的斛斯正说了一长串的突厥语,韦槃提翻译道:“他说你因为放连珠箭,精力分散,两箭力度、速度均难做到最佳,所以我们接起来才很简单。不过他还说你的准确度很高,上战场的话士兵们没有几个能躲得过的。”黄明不失时机的问道:“那怎么样才能射出速度、力量都是最佳的箭呢?”韦槃提答道:“你要集中你的全部精力、意志在箭上,要有种整个世界都浓缩到箭上的感觉,这样射出的箭是无敌。”韦槃提见黄明似乎不相信,同斛斯正用突厥语谈了几句,然后说道:“斛斯正也这么认为,你知不知道现在的大唐皇帝陛下,曾在征讨刘黑闼时,一箭射死时称超过处罗、颉利二可汗突厥第一勇士的荣利?那支箭传到突厥后,几乎所有的箭术勇士都去看过,无不叹为观止。”

黄明说道:“这件事我知道,但我不明白,只看从死人身上取出的箭,而不看当时的情形,就能知道这一箭是怎么射出来的吗?”韦槃提闻言道:“真正的箭手当然可以。我曾听扎特朗讲,这支箭的箭尖依然锋利无比,没有丝毫磨钝的痕迹,要知箭是穿透身前身后两层轻甲的,可见,箭射入的地方,正是轻甲最薄弱的地方。而且箭尖稍有熔融的痕迹,是箭在高速飞行中,箭尖与空气磨擦的结果。箭的箭杆平直没有任何弯曲,说明箭的速度极快、穿透力极强,在体内没有做任何停留便迅速飞出。箭的尾羽只受到了轻微的损坏,但并非是射箭时坏的,可见箭在飞行过程中非常稳定,有一道美丽的弧线,所有的这些表明,这一箭是完美的一箭。”

听完韦槃提的话,黄明变得沮丧起来,丧气的说道:“也许无论我怎么练习,也成不了优秀的箭手了。”韦槃提安慰他道:“不要灰心,没有哪个优秀的箭手是在一两年中练成的,你可以常来找我们,由我们教你改进射箭的姿势。”黄明兴奋地道:“那真是太好了!我可以带你们到长安城各处逛逛,宫中侍卫的面了,好多地方还是要给一分的。”

韦槃提翻译过去后,斛斯正问道:“我们来长安几天了,却不知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黄明一副地头蛇的模样,如数家珍般道:“长安城中有大小雁塔,东南角有曲江池芙蓉园,还有些地方,其实这些没什么意思,还是东西两市有些好玩的东西。若单说游览,贯穿城南北的朱雀大街宽四十余丈,两边有排水沟,夹道遍植槐树,也值得游玩,可这寒冬腊月,谁那么傻?还不如在市上找间酒楼,温壶酒喝上几杯。”

韦槃提道:“我们初到长安,几乎被长安城的宏伟惊倒,当真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都壮,安知天子尊。整个城象用刀切成一块一块一样,整齐划一,光明大街、安化大街、永安大街等纵横交错,交通发达。而突厥诸城画地建房,乱无章法,一比之下,文化高低立判。”

黄明道:“正所谓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田。长安的布局始于隋,是先作规划,绘成图纸,再逐一建成,历时整个隋朝。虽然自古以来,有周、秦、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建都于此,还是要数本朝最为气派,不负秦中自古帝王的称号。”

黄明与韦、斛二人边走边聊,到国宾驿馆后亦不肯走,直说到深夜方才离去,他却不知道,此时李世民正在大发雷霆之怒。

事情起于白天。因一年将过,张公谨奉旨,任检点使,外出到民间征兵。唐初征兵,多为府兵,府兵由朝庭授田,亦农亦兵。府兵不用纳赋役,但要轮流到边疆及京都等要地戊卫,且要自备兵甲衣粮。如此负担,非一般农民所能承受,因此多从富贵人家挑选,比如京城卫士选兵标准即为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唐以二十一岁成丁,一般只征长男。

而经当年渭桥之盟后,李世民一直忧虑京师长安的防御力量。毕竟那是智取而非力胜,突厥实力未损,随时都可能卷土重来,李世民可不相信颉利会遵从立下的誓言。因此李世民想趁此次征兵的机会,扩大兵源,以补充京城的防御力量。

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心领神会,在早朝中上本,请李世民下令,把十八岁至二十岁的次子也简点入军,此本正中李世民下怀,谁知身为谏议大夫、中书令的魏征当朝提出异议,认为此举甚伤民心。魏征与杜如晦在朝中即针锋相对,各不相让,李世民一气之下,命杜如晦草诏,就是不满十八岁,身体强壮的次男,也应当入伍为国家效力,言罢即拂袖而去。李世民夜游西市,也是为了散散心。

谁知回到皇宫才知,魏征竟将诏书退回,拒不签署!李世民在西市的一点好心情消失殆尽,立宣魏征进宫见驾!

当魏征来到两仪殿外时,只见殿外侍卫宦官均屏息静气,小心翼翼,唯恐大祸临头的样子,便知道所为何事,他整整衣冠,跪在殿外道:“臣魏征求见!”足足过了一盏茶功夫,里面才传出一声压抑着怒火的声音:“进来吧。”

魏征走进殿中,只见杜如晦所书,被自己退回的诏书被撕成几段扔在了地上,宫女、宦官跪了一地,李世民没有戴帽子,衣带解开,用愤怒的眼光盯了过来。魏征神态自若,跪在地上道:“臣叩见皇上。不知皇上夜召微臣,有何要事?”

李世民恶狠狠地说道:“你不知道?你怎么会不知道朕为什么传你来?你来说,朕为京师着想,为百官安危着想,下诏多简新兵,扩充军队,壮大京师护卫力量,朕是为自己想吗?你竟然抗旨不遵?朕难道错了吗?”

魏征不慌不忙道:“臣不敢言陛下有错,只是此旨不妥,况且臣是依旨行事,算不上抗旨不遵。”

李世民怒极反笑道:“你说说看,你依的是哪个旨意?”魏征正色道:“陛下曾言,中书、门下,均为机要之所,若诏旨偶有不妥,不宜照抄照发,皆须执论。臣以为此诏不妥,据旨批回,非是抗旨不遵。”

魏征这样回答,李世民不禁愣了一下,随即逼问道:“那此诏有何不妥?朕要扩军也错了吗?”魏征道:“如若次男以上尽皆简点入军,田地由谁为种?租赋杂役由谁付给?民为重,君为轻,如国无租赋收入,纵有精兵百万,又有何用?若国力强盛,兵本贵精不贵多,又何惧突厥?陛下登基不足半载已数次失信于民,陛下日理万机,难及琐事,臣自当尽力辅佐,事无遗漏。陛下可治臣之罪,但此诏万万不签。”

李世民心头的怒火一点点熄灭了,他踱回殿中央,坐在椅子上,看看魏征,又看看地上的诏书,殿中寂静无声,只偶尔牛油大红烛噼啪爆上一声。

李世民徐徐说道:“魏爱卿请起。此事是朕考虑不周。若将壮男尽入府兵,田地自无人种,如此浅显道理朕竟没有想到,如果不是你提醒朕,朕几乎要犯下大错。”

魏征道:“陛下总理河山,天下万事无不虑及,难免有疏漏之处,以臣职责,自当点出。陛下圣虑高深,亦非臣所及,若治国如建大殿,陛下大兴土木,臣只挖泥勾缝而已。”

李世民释怀一笑道:“你这个挖泥的也挖得狠,朕下的诏书竟也敢退回。退得好!朕宁让你驳回,也胜于让百姓唾骂!朕有一事不明,适才朕发那么大火,你就不怕吗?”魏征苦笑道:“实不敢瞒陛下,臣已内衣尽为汗水所湿,在公臣要为国为民,在私臣要对得起国家俸禄,臣不得不言。”

李世民道:“朕读史,三帝以降,鲜有如你谏议之多之臣,前有比干之鉴,你就不怕被朕一怒而杀吗?”

魏征道:“臣虽愚钝,也略知明哲保身之道。实是陛下善纳人谏,知臣一心尽忠,因此臣方敢大胆进谏。若陛下不受臣言,臣又怎敢犯龙鳞,事与陛下意见相违背?”

李世民大笑道:“今日听魏爱卿口吐实言,不错,你忠心为国,无论所谏正误,朕都不会怪你。历代或有明君,或有贤臣,更所谓昏君显贤臣,如本朝你我之君臣,可谓前无古人,若朕之子孙皆肖我,子孙之臣代有魏爱卿,我大唐江山何愁不万年永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