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游戏竞技>金庸之庐山祖师> 第十三章 庐山群雄纷设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 庐山群雄纷设阻(2 / 2)

四十年前,天池寺中出了一个武学天才金池。金池不但将寺中所有武功练至大成,还将寺中镇寺武学天池杖法化繁为简,推陈出新,创出一套套路简单但威力倍增的新天池杖法。三年前庐山比武夺得第二名,仅败在白云剑法之下。令本来对于与朝廷的**关系的天池寺极为鄙视的庐山武林群雄刮目相看。此次,丁庐要立派,庐山十大高手愿意在天池寺举行‘立派资格大会’,也是金池长老强烈自荐的结果。他欲借举办大会的机会改善群雄对天池寺的看法,慢慢使天池寺融入江湖。

对于金池长老的小心思,群雄即便心知肚明,也不去揭穿。

十日转眼即至,天池寺大雄宝殿前广场,一个高出地面三尺、约十六平米的四方平台搭建在中央,殿前台阶上设有十把并排摆着的木椅,上面坐着庐山十大高手。十人正中两座坐着一僧一道,东边的道士手中拿着一柄长剑,僧人则双手合十正与自己右边的另一个僧人小声说什么,二人正是白云观白云道长和天池寺住持金池长老。其余七人或闭眼静思,或懒洋洋伸腰,或正襟危坐,十人中唯一的女子坐在最西边,女子二十岁上下,容貌甚美,只是一副生人勿近的冷冰冰样子。场下不管僧俗,十之八九都在偷偷地看她。他就是莲花洞“杏林仙子”董思阳,来自杏林世家董家。

董家祖上便是“建安三神医”的道医董奉养子。董奉曾长期隐居在庐山南麓,热忱为山民诊病疗疾。他在行医时从不索取酬金,每当治好一个重病患者时,就让病家在山坡上栽五颗杏树;看好一个轻病,只须栽一颗杏树。所以四乡闻讯前来求治的病人云集,而董奉均以栽杏作为医酬。几年之后,庐山一带的杏林多达十万株之多。杏子成熟后,董奉又将杏子变卖成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施舍的粮食达数十万斗。

董奉武功绝顶,内功深厚,青春长留,驻颜不变。被当时的老百姓误以为是下凡的仙人。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

董思阳祖上是董奉在庐山从小收养的孤儿,从小便跟着董奉练武学医。等董奉羽化时已近成家立业,武功进入一流巅峰,医术方面更是得了董奉真传。董奉不在后,董思阳祖上便定居在庐山杏林,继续为庐山百姓免费看病。一千多年,董家已经发展成为了庐山杏林首屈一指的大世家,虽然五十年前因家斗致使武道没落,家中绝学更是一度失传,但是毕竟千年世家底蕴深厚,依然传承着配合医术的家传内功太乙诀。太乙诀虽然只是董奉当年为提升医术所创的辅助型内功,可是威力也是不凡,放在江湖中也是能引起血雨腥风的存在。

董思阳便是董家当代家主的二女儿。当初董思阳出生时,年近不惑的董父特别希望妻子给他生个男孩,便在孩子没出生前就取好了名字,名叫思阳。没想到还是生了女孩,名字也没有另取。董思阳从小聪慧,医学天赋惊人,二十岁不到便是杏林国手,是江州有名的女神医。家传内功太乙功练得登堂入室,招式却只学了一套指法。其实,董思阳不论是练内功还是学指法,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医术,本身不喜争斗。

虽然董思阳不喜争斗,但是并不代表她任人欺负。三年前,董思阳为山民诊病后,在回家的路上碰上了一伙山贼,共十多人,领头的山贼更是个武功高手。那山贼看董思阳长得漂亮,企图强暴她,不想被董思阳全部制服,那头子更是被一招打败。一月后,那山寨大当家到董家负荆请罪,请求董家二小姐绕过他弟弟一命。董家人觉得奇怪,便问起原因。原来那个想要**董思阳的山贼正是那寨主的亲弟弟,不知被董思阳用了什么手法弄得痴痴傻傻,一个月寻遍江州城也没人能治得好,甚至病因都看不出来,大当家只好来杏林求董思阳救命。此后董思阳名声鹊起,又因董思阳貌若天仙,江湖人士便送上“杏林仙子”的美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