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都市言情>蒹葭_高h> 凤翔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凤翔3(1 / 2)

蒹葭_高h 作者:八爪南宫

蒹葭_高h 作者:八爪南宫

旭阳。

皇帝派遣的特使一共有两个人,一文一武。文官按察使一位,武官参将一位。每个人配三匹马,日夜兼程赶到旭阳。

虽然这规模算不上兴师动众,然而,两人可是皇帝亲点的钦差,怀里还揣着皇帝陛下的亲笔谕旨。别的不说,光凭这两人三品大员的身份,就足够地方官揣着小心肝,满头大汗的等在路边了。

特使们刚刚赶到旭州,连话都没有和地方官说一句,就直接接管了旭州当地驻扎的官军。等旭州巡抚、旭阳知府赶到特使们居住的官邸时,已经是月上梢头。

旭阳地理位置偏北,气候条件实在说不上好,在帝都还是深秋的时候,旭阳的积雪已经足以埋到脚面了。深冬的雪夜,旭阳湖月光如水水如天,明河共影,空气里卷着雪气和湿气,驿道的路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连石砖的纹路都被冻裂了。

寻找准皇后妹妹的棺椁……虽然说这件事的具体执行人应该是旭阳的知府(市长),但皇帝的手谕却是给旭州巡抚的(省长),一个知府,还没那个档次接皇帝陛下的手谕。

巡抚大人沐浴熏香,于寒冷的官邸跪下接过了手谕,一摊开,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倒不是因为这件事难办,而是因为有点太好办了,好办的不正常。

巡抚虽然是外放的官员,但哪个地方官没有常驻京城的内应?根据朝中的消息来看,皇帝陛下的意思……不可能这么简单吧?

巡抚觉得头大,于是揣着圣旨回到房间,点起蜡烛使劲儿揣摩。

旭州太冷,刚刚入秋就要烧火炕。巡抚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身子骨不是那么硬朗,特别不耐冻。于是下人们把炕底的火炭烧的发红,捂得整个屋子暖烘烘的。巡抚在屋内还戴着厚厚的毡帽,盘腿坐在床上,一个字儿一个字儿的研究圣旨,可最终也没有琢磨出什么东西……不过,圣旨上的事儿拖不得,于是他赶紧叫人喊师爷过来。

不一会儿,屋外洗得发白的蓝色夹棉帘子打上来,一个年轻人施施然走进,身后夹着呼呼一阵刺骨的冷风。透过厚厚的棉布帘子望出去,连门棂子上都堆着厚厚的雪,下人们把窗户外都封上了棉,好让热气能捂在房子里。

巡抚看到年轻人,顿时就松了一口气,“苏兰泰,快来!看看皇上的手谕。”

说罢还亲手递上一盏热茶给他。

名叫苏兰泰的青年有着俊美清朗的眉目,漆黑鬓发整整齐齐收在七梁水晶发冠中,一身拖长至地的内藏毛翻狍子皮长袍,衣领上黑色狐毛出锋油光水滑,轻轻贴着他白皙的脸颊。

他托着巡抚递上来的茶盏,捂在手心,手指微微泛起温暖的红润来。仔细看了皇帝手谕一会儿,才缓缓抬起头来,相对于巡抚的急躁,他显得十分沉稳。

“巡抚大人,你认为呢?”苏兰泰知道巡抚想要问什么,但他从来不会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用自己的问题来引导顶头上司。

巡抚摸了摸唇上花白的胡子,陷入沉思。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接到皇上亲笔手书这种贵重物品,很是紧张激动了一阵子。不过官场上打滚了几十年,这激动很快就变成了忧虑。给皇帝办事,若是办的成功固然好,可若是办砸了,岂不是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一起砸进去了!

“皇上的意思是:旭阳匪患严重,命我们六日内找到江采玉的棺椁,运往帝都。”巡抚指着圣谕,一个字一个字念过去。

苏兰泰闭着眼睛思考了一会儿,手里的清茶白烟袅袅,灯影桨声里,天犹寒,水犹寒,烛火在极度的沉默中微微爆开,展开一朵红艳烛花。

“巡抚大人,”俊美的青年手指若有所思的扣着茶杯的白瓷边缘,发出好听的叮咚声,“单就这一件事来讲,找到棺椁并不是难事。旭阳的盗匪大大小小一共二十六拨,我早就记录在册,其中要数牛头寨的匪首为人最阴损,只要收钱,他们什么活都干——扒坟头、劫掠妇女、洗劫村庄、勒索商铺……整个旭阳也就他们敢做这种死人生意。不出所料的话,江采玉的棺椁应该就在他们寨子里。”

苏兰泰对于民生事务烂熟于心,大大小小的地方势力全部被他记在档上,没有一丝一毫的遗漏,巡抚听了这话,大大舒了一口气。

“但是,”苏兰泰话锋一转,让巡抚大人的心眼儿又提起来了,“巡抚大人,你觉得,皇上只是让你寻找江采玉的棺椁这么简单么?”

“旭阳匪患严重……”苏兰泰小声念着手谕上的字,“匪、患、严、重。巡抚大人,皇上对于旭阳的匪患很不满啊!”

巡抚满头大汗,“师爷说得对……可是,旭阳盗匪猖獗了这么多年,也不是说除就能除掉的……”

苏兰泰露齿一笑,“大人,这话咱们私下说一说、骗骗老百姓可以。拿去蒙皇上,那是痴人说梦。旭阳的盗匪总共有不到2000人,然而,旭州的常驻官军有三万!这还不算民兵和团练,而是正式吃饷的官军。大人,你以为两位特使为什么一到旭阳就先接管旭州驻军?就是为了查清咱们旭阳的家底儿!回头他们若是往御前参上一本,巡抚大人的官途就到头了。”

巡抚大人脸色青黄,吓得嘴唇都要微微哆嗦,在温暖的炕上盘起双腿,六神无主。

苏兰泰举起茶盏,唇瓣微微抿了一口,他的身姿挺直,纵然躬身坐在热炕的小桌边,一样有着雪中青竹一般挺拔的姿态。

一番话把巡抚说成热锅蚂蚁,他自己却不着急了,施施然靠着乌木桌子,手指靠在橘红色的炭火上慢慢烤着,四周极静,能听到红泥炉下火焰弹破的声音。

他唇色生的浅,眸色也浅,衣领上还有未曾化去的六角雪花,拱着一张白净如玉的脸庞,抿着一点笑意把玩着手里的冻青石杯子。

“那……”巡抚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只得抬头看向自己最信任的师爷,“你说,怎么办?”

苏兰泰开口,“不管匪患如何,首先要找到江采玉的棺椁。”

巡抚急忙站起身,“那是,我现在就命人带着官兵去攻牛头寨……”

苏兰泰慢慢捡了一块黑炭扔进火盆里,摇摇头,“大人别急,人我已经派去了。”这么紧急的事,他一刻钟都不会浪费。在得知皇帝手谕内容的当时,他立即就向特使们请命,点了1000名训练有素的官军连夜赶去牛头寨。现在,不过是将结论告诉巡抚而已。

巡抚大人是知道苏兰泰行动力的,讷讷的坐下来,“果然,有你在,我就放心了……那剿匪的事情怎么办?”

苏兰泰缓缓开口,“大人,咱们旭州匪患的情况,您是知道的。匪患之所以猖獗,不仅仅是因为匪人穷凶极恶,还有官军的纵容在里面。土匪们劫掠村落,抢完就走,老百姓只好报官。一旦报官,官府就要派出官军来捕匪,而,捕匪的费用都要从地方和税收上出,变成官军的补贴。所以,官军们巴不得土匪越多越好,他们怎么会用心追捕?”

苏兰泰盯着巡抚,“就是大人您,也对匪患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吧?”

每个地方官手里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正规军。如果真的想要收拾这些没受过正规训练的土匪,简直就不费吹灰之力。那么,为什么每一任巡抚,都没有彻底解决过这件事呢?

巡抚叹了口气,“还不是为了钱。”

苏兰泰点头,“的确,为了钱。朝廷每年都会给各个省州下拨官银,用来修河道,开矿山,发青苗,抚民养官……但全国的预算是固定的,一个省拿的多了,其他省就要削减,所以每个省都想多要。那钱具体怎么分,就看谁的理由更充分。旭州有土匪,剿匪是一项很大的支出,每年就凭剿匪银子这一项,我们也能问户部多要将近上百万两的白银!”

皇帝是明白地方官这些小伎俩的,地方官这么做也是为了自己管辖的省市考虑,因此,皇帝不会多加苛责。但是,旭州的匪患已经严重到了皇帝看不下去的地步,圣旨淡淡的几个字,就已经让巡抚大汗淋漓了。

巡抚大人咬咬牙,一拍大腿,“大不了每年的剿匪银子不要了!咱们这就调军,把盗匪给剿个干净,给皇上一个交代!”

苏兰泰立刻,“不可以!往年一直剿不干净,圣旨一到,突然就剿干净了……这不摆明了我们以前都在忽悠户部么?简直就是给御史们留现成的把柄。更何况,官军们为了银钱,不会用心剿匪的,土匪看到官军就一哄而散了,去哪里抓?”

巡抚今晚如果真的调兵遣将去剿匪,即使大获全胜,也只会落得一身罪。朝里的御史们才不会搭理地方官的苦衷,他们一看:好啊!每年都叫唤剿匪难、剿匪难,看来根本就不难嘛!那你往年为什么不好好剿匪?不就是想忽悠户部的银子吗?!好,参!一摞本子参上去,就算皇帝有心谅解,也只得落罪旭阳了。

巡抚皱眉想辙,“那不用官军,组织百姓剿匪?”这样御史们就无话可说了吧!

“组织百姓自行抓捕,也有问题。第一,审讯需要证据,要百姓自己准备状纸、人证、物证。寻常百姓连写字都不会,如何打这么复杂的官司?第二,如果百姓被土匪反咬一口,就会无故遭殃;第三,如果土匪一次打不干净,回头报复百姓,怎么办?我们不可能在每个村子里驻军。”

巡抚大人白着脸想了想,“那,要不然招安?”

“也不行。”苏兰泰继续否决,“花大笔银子招安,只会让其他县的盗匪有样学样,更加猖獗!”招安的银子可是白拿的,这口子一开,哪怕正经老百姓都想干一干土匪了——反正没有任何成本嘛!上山当土匪,下山被招安,不用蹲监狱,还有钱拿!没有到迫不得已的地步,没有谁家官府愿意招安的。

“更何况,这些土匪本来都是旭阳农民,身无一技之长。招安银子花完之后,重新做回土匪的可能性太大。真到了这一步,大人在御前的名声就彻底臭了!”

巡抚整个人都萎了,“清剿也不行,招安也不行,那本官拿这些匪类怎么办?”

苏兰泰站起身,对巡抚鞠了一躬,“大人无需发愁,我已经有了主意。明日之前,我会把写好的折子送来。大人署上名字,交给钦差大人就可以了。”

说罢,他就掀起帘子走人了。

******

外面银光一片,大雪从头顶上纷纷扬扬落下来,足有半个手掌那么大,一会儿就盖满了厚实的翻皮大氅。

苏兰泰似乎并不觉得冷,反倒是捂着暖手炉,靠在冰冷的树干上看着月色下迷离的雾凇。一条条冰雪堆成,恍若化成了白色的沙堆,在月下轻轻伸展。

房檐的滴水下头挂了一盏羊角灯,他从怀里抽出一张洒金的宣纸,在灯下细细的读。那张纸上墨迹洋洋洒洒,是一篇恢弘大气的文章,纸的边沿发黄,显然是被细细摩挲了很久。

这宣纸,是他去年春闱殿试的试卷,而去年,他落榜了。

宣纸下缘,被朱红的颜色画了一个叉,缀了一行清隽劲力的朱红批注——“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他那时自负才大如海,一路连中案首,解元,满以为状元也是囊中之物,压根没有把主考官和其他考生放在眼里过。哪知道,殿试之后,居然被皇帝亲手撤了名字!落榜,连一个进士都没有中。

放榜那天,他几乎顶不住人人讥嘲的、同情的、还有各种意味深长的注视,逃难一般疾步走回了栖身的客栈。

他气愤的烧了书,自认为怀才不遇,骂皇帝识人不清,满肚子都是怒火。可当他在客栈收拾东西准备回乡时,突然收到了从宫里送出来的试卷。按理说,春闱考生的试卷是要被封存的,然而,他的卷子却被直接打回了自己的手上——连带着皇帝的亲笔朱批。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简言之,皇帝在告诫他,你有才朕知道,但,你太骄傲了。

没有君子之风。

那是北周皇帝的手书,一语道破他的年少轻狂,不知好歹。皇帝从他的落笔行文中看出了桀骜不驯,毫不犹豫将他从云端打落泥土。

他失魂落魄的坐在客栈里,几乎觉得连站起来的力气也没有。

送试卷来的人是吏部尚书闫子航,看着他萎靡的样子,口吻十分严厉,“苏兰泰,站起来!你之前的狂傲都哪里去了?满口抱负和胸怀全是纸上谈兵么?这次春闱,殿试卷那么多份,唯有你的卷子皇上整整看了一个时辰……唯有你的!”

他闻言,才僵硬的抬起头。

闫子航挑着嘴角,清俊的眉目在帝都繁花中令人目眩,“这次春闱失败了又如何?来年还有春闱。即便来年不成,还有下次。但你若永远是这副毛脚鸡的模样,以物喜以己悲,装了半瓶墨水就发狂,经不得半点挫折,那你永远只会是一个才子罢了。家国天下,朝堂御前,永远没有你的份!”

说罢转身就走,他连恭送一下都来不及。看着闫子航的背影,苏兰泰隐约记得,这位位高权重的吏部尚书大人也曾经是连中三元的大才子出身。身为朝中正二品大员,居然亲临一个小小的客栈替他送考卷,只怕也是皇上授意吧?

那时候,他握着皇帝亲笔朱批的卷子,坐在客栈橘红色的夕阳中,一直坐到了斗转星移,熹微如画。整整一年,他没有再扎回故乡读书,而是在旭州这个偏远的省谋了一个师爷的职位,跟在巡抚身边,熟悉地方事务。

到了地方,他才明白生活和书本差异如此之大,他那一肚子的不切实际,在一桩桩实际事务的处理中逐渐磨得圆润光滑。

旭阳的雪越来越大了,等大雪消停的时候,就是今年的春闱。开春过后,举人们会从全国各地涌入帝都,进行新一轮的争夺。苏兰泰仰头看着明亮如洗的月色,将薄薄的宣纸折起,珍而重之的放回了怀里。

******

第二天天还不亮,前去牛头寨的官军就回来了。一同回来的,还有沉重的水晶棺椁。

棺椁内躺着的小姑娘,双手交握放在胸前,温柔恬淡,鲜活的似乎只是沉睡了过去。

两位特使用厚厚的锦缎包裹住了棺椁,送入乌木马车。同时,苏兰泰写好的折子也交到了两位特使的手上。

折子上清晰写着几个大字,“以盗捕盗。”

具体方略写得很清楚:由官府和几个山寨头子谈判,给盗匪授权,让他们去攻打别的山寨。无论抢到什么,都算是盗匪的,而官府只要匪人的头颅,不消耗官军一分一毫。

火拼到最后,只会剩余寥寥几个大寨子。这时再由官府出面,将他们统一送上北伐军的前线。做炮灰也好,编入正规军也好,全看那些匪人的表现。

巡抚一个劲儿在按察使面前替苏兰泰说好话,“大人,我这师爷苏兰泰真心是个人才!只是不知为何去年春闱落榜。明年春闱他还要再考,届时,还望各位大人在朝中多说说好话,照顾些个。”说罢送上厚厚的礼单。

按察使笑笑,扭头看了看远处站着的青年一眼,接过折子和礼单,转身上马直接回京。

******

御书房。

按察使出了旭阳,一路换马不换人的跑了三天,风尘仆仆的赶回皇宫回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