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游戏竞技>大清汉帝> 一百零八章 三大黑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百零八章 三大黑洞(2 / 2)

当时的明朝灭亡可以说是被穷死的,而明朝是不是真的穷呢?当然不是,大家都有钱,只是政府力量薄弱,已经无法去调动民间的力量了,也就是说,明朝人实际上是有钱的,就是看你能不能有本事去调动出来这个力量了。

后来,李自成通过强行勒索,只是几天的功夫,就从京城的达官贵人的手中,搞出来了七千万辆白银,甚至有一种说法,说李自成搞出来了一亿多两白银,这是何等的巨资!这他娘的,这他娘的是当时明朝几十年的税收啊!

要是崇祯也可以学着李自成这样强势的话,明朝怎么会灭亡?一亿两白银,武装起两百万装备精良的钢甲军,新军都毫无问题,还需要靠什么私人武装性质的家丁部队虚以委蛇,靠什么破烂的卫所军去撑场面啊?

这两百万大军可以对外横扫蒙古,满洲,对内清楚李自成和张献忠,打出一个大大的强国版图来,打出一个繁荣昌盛的盛世来!

可惜的是,崇祯没有做到这一步。

而李自成做到了,他因此认为自己比崇祯聪明,不错,是很聪明,只是这属于小聪明,或者缺乏长远的眼光,因为他忘记了,自己和崇祯不一样。崇祯如果这样做是英明的举动,因为崇祯对内清除了蛀虫,对外拥有了强大的作战力量,耗也可以耗死满洲。

但是李自成不是崇祯啊,他攻入了北京城,就成为了一个第三者,一个在明清之间夹缝里生存的第三者。他不但要考虑外部的清朝力量,也要考虑内部的明朝力量,双方的压力之下,他还敢在自己生存的地盘上打击豪强,惹恼了前朝残余力量,不但没有团结一致,反而是进一步的破坏了自己的统一作战力量。

因此,当和吴三桂的明军力量,与八旗军的满洲力量进行决战失利后,他只能迅速的退出北京城,不能留守。因为北京城内的人都是他的仇敌,他的部队烧杀掳掠,他的部队勒索豪强,把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都给从头到尾的得罪了个遍,别说让人家和你一起团结一致的守城了,就是让人家不乘机偷袭你,就算不错了。

原本应该是属于自己的力量,却被自己硬生生的推到了对立面,让那个北京城的老百姓心里面有了想法,李自成才是剥削我们的人,吴三桂和清军至少目前看来,不是敌人。而李自成呢,已经是彻头彻尾的被打成了敌人,必须驱逐,所以李自成无法固守北京,他就面临着必然失败的结局。

如果当时的李自成没有做出这些事情的话,虽然明朝的残余力量对他有抵触心理,但是也不会那么的激烈,在面对更多的威胁之下,面对来自外族满洲的威胁,北京城的老百姓是愿意和他共度难关的。

那么,凭借京城城池坚固,李自成的手下有百万农民军,以及北京城内老百姓的支持,清军那十万步骑兵是不可能攻克北京的,这个江山李自成可以坐稳。甚至李自成还可以乘机降服吴三桂,主动的招纳明朝在北方的剩余力量,打出关去收拾多尔衮,也未必不可能。

紧接着,李自成又犯了第二个错误,就是他觉得自己应该痛定思痛的考虑一下自己为什么失败了,因此开始反思。反思本来是一个正确的事情,只有不断的反思自己,才能取得进步,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不反思自己的话,又如何去改变从攻入北京之后,一直以来不断战败失败的困境呢,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还是一个时间点选择的问题。

本来就在失利的阴影中,矛盾争端不断的打击着农民军的军心士气,这个时候提出来反思和问责,只会让矛盾更加的尖锐。最后当然也就是内杠不断,农民越打人越少,战斗力越打越弱,最后走向灭亡的一个结局了。

而孝庄就和李自成大不相同,他在关键时刻连续做了两个正确的决定,时机选择的也是恰到好处。第一个决定,是在大部分的满洲人都觉得,到了北京只是抢劫一番就走的时刻,他选择了留守,强迫满洲人迁移北京居住,入主中原,成功的抓住了一次入主中原的绝佳机会。

第二个正确的选择,就是他在满洲人入住北京面临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强征朝鲜数十万担大米,差点把朝鲜人给逼的造反。但是最终他准确的观察到了朝鲜人的承受底线,也让朝鲜人最终选择了忍耐,数十万担的大米就此给满洲人入住北京创造了非常重要的条件,克服了满洲人入住北京的诸多困难。

同样是两个赴北京的赶考生,仅有三十一岁的娇艳少妇蒙古女人孝庄的表现,远远的超过了所谓的身经百战的马上皇帝,三十八岁的李自成。陈世青要做孝庄,不能做李自成,进北京就要以成功作为收尾,而不是灰溜溜的逃离北京城。

在芒州,当然也一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