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北宋搅屎棍> 第四十三章 求上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章 求上门(1 / 2)

说到赵宋的南北之争,李琦两眼一摸黑,还是王诜几人给他做了普及。赵家皇帝本是淮河以北之人,太祖开国后曾言“南人不得坐吾此堂”,首开了赵宋南北地域歧视之风。

真宗朝名臣寇准,担任主考官时公开黜免出身江西的状元,换了山东平度人蔡齐升,明言“南人下国,不宜冠多士”,笑说又为北人争了个状元。神童晏殊,十六岁参加大比,真宗爱赏有加,特擢其为“同进士”,又为寇准反对,理由是“江外人”。他如此公开任人不贤,真宗也未曾责罚。

这种情况到了仁宗朝,大为改观,南方文风兴盛,满朝朱紫南人越占越多。到赵项朝,王安石、欧阳修都是南人,老苏那一门三进士也来自蜀中,南方文风已经彻底压倒了北方,让自谓北方的读书人大嚷不公,愤愤不平自不必说。

一曲《梁祝》竟然惹出这般麻烦,实在让李琦苦笑不得,许多北方士子公开叫骂李琦,说他本是北人,何苦去做南戏,《梁祝》也借着这股南北之争迅速在汴京传播。

李琦对北人的指责干脆来个不回应,反正是驸马,骂骂也没关系,他要真敢站出来辩解才是找抽呢,许多士子正打算借着狂踩驸马以显声名。一再告诫自己这个驸马头衔就是挨踩的,他强忍着北人的口水躲回府中。

要说这些北方士子也怪,驸马照骂,《梁祝》照样看,闹了没几天又把豫剧《赵氏孤儿》抬出来跟南戏的《梁祝》打擂台,最后甚至有人放言,要写一部经典的北戏来压过《梁祝》,倒是让李琦在府中暗暗偷乐,这些自命不凡的读书种子终于肯放下身段来从事戏曲创作了?还真是意外之喜,这可算无心栽柳柳成荫。

躲了没几天,一帮商人找上了门,讲明来意后李琦吃了一惊,这些人都是有名的绸缎商和茶商,一句话,大大有钱的南方商人。对方上门拜访就提了两条,一是要包了过年这段时间全天的戏院演出,只演《梁祝》,免费请南方的士子观看,另一条要求李琦收徒,条件任开,只把《梁祝》带回去,他们要在苏杭建造剧院。

李琦被大礼包闪了下腰,对方还真是财大气粗,戏曲上也要和北人别别苗头。收徒教戏他不反对,只是梨园的规矩在那,他还没想出以后如何规划,既然要传播戏曲,只收十来个对方买来的烟花女子可不行。

至于包场一事,他还真不好拒绝,这些人可都是有头有脸的商人。自家那灯具、水泥和玻璃一旦有这些人相助,淮河以南的生意会迅速打开。作为商人,求着这些人合作都来不及,他哪还会去得罪对方。

李琦思虑再三,委婉表示每天可空出一场包给众人,票价不变。至于收徒教戏,他得跟首倡的相公商议一番,过完年一定给各位满意的答复。府中开了数桌宴席,他凭着不错的酒量,说笑间安抚了众人情绪,热热闹闹相互间达成了将来一起发财的意向。

送走一众大大有钱的商人,李琦还没琢磨出梨园怎么办,曹、高、向三家的主事人和一些勋贵豪门又一起找了来。风闻南方人要建剧院,连学戏的女子都买好了,这些人彻底坐不住,紧赶慢赶的来找李琦商议。

这次裁军空出的外城土地已经被数家豪门牢牢盯上,几番争执后相互妥协,达成共同筹建发财的协议。朝堂里关于如何安置的问题吵到现在也没结果,这数家简直如坐针毡,瞅着李琦那人满为患的剧院恨不得迅速把裁汰兵士的家小都赶进黄河。

一众主事人苦着脸端坐,虽说李琦应下开春后一视同仁教授戏曲,可这土地没处解决,干看着流水样的钱落不到兜里,如何能够笑得起来。两座剧院可需要不小的土地,商业设施也不能少,总不能自家建了剧院让周边的百姓房价暴涨,全改了商铺租赁。

一想起土地,众人便是满肚子委屈。本打算真不行就买些土地,一打听吓了一跳,汴京城的有房人都不是傻子,自打传出还要建剧院的风声,各家都只租不卖,要卖的也把那价格喊到了天上,就等着坐地生财。

这事说起来也怨李琦,他这种模式一运作,逢着要买成片的土地谁都留了心,不等消息确实谁都不吐口卖房。

大宋的京城还是管的严,这些疯狂追逐财富的家族真不敢上门强买强拆,皇家都是好言商量,商量不通连宫殿都没扩建。满朝堂的御史盯着,京师首善之地,借他们个胆子也不敢同如此多的住户为难。

唉声叹气中有人瞅着李琦开了口,“都尉,这次裁汰兵士,都尉再伸伸手,想些办法安置可好?”

李琦一愣,这怎么又找到自己头上,他忙笑道,“我可不是三头六臂,诸位家族中田地不少,分散安置些总能缓解一、二。”

那人摇头叹气道,“单只我们这些,即便再买些田地也无法担负,除非让满京城的勋贵都分担一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