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北宋搅屎棍> 第九十九章 大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九章 大灾(2 / 2)

李琦的所做所为不断报于赵顼和朝堂,此时对士大夫以下动刑根本不算个事,连文彦博都觉得李琦心软,该打的就往死里打。

王安石却赞赏李琦做的对,刑伤强逼人招认,有失律法公正。

工业新区走上正规让君臣几个大松了口气,李琦提出梳理羊毛的技术换肉食众人默认。辽国的使臣最近没来朝堂跳腾,信使还在来回奔驰跟李琦讨价还价。

陆佃如今督查着西北四个水泥窑,李琦又急忙忙赶回新区坐镇,据说是在改良工艺,年内实现产量翻三番。

赵顼对李琦的作为很满意,要不是殿外明晃晃的太阳不见一丝云彩,他的心情会更好。

七月初八,王安石再次登台祈雨。熙宁六年的大旱还在持续,北方数路农户终于无法再忍受,扶老携幼的南下逃荒。

李琦身在河北,自然感触良多,这次天灾持续时间实在够长,秋收根本无法指望。说起来其中还有大半**,许多农户欠的青苗贷还不上,地方官吏催逼灾民交还青苗法所贷本息,甚至连朝廷刚发下来的赈灾粮都扣下抵偿。

饥民无以为生,忧愁困苦,身无完衣,哭嚎阵阵一路扒着草根树皮嚼食。

大灾难前,辽国终于松了口,同意部分活羊换技术,不再追究之前硕鼠之事。倒不是辽国发了善心,而是国内乌库德、寽勒部人杀节度使叛乱,辽国急于派兵平叛,再跟大宋僵持下去颇为不智。

两国之前相约各自从边境线上撤军,没见到实际好处辽国一直拖着,后来又暴出贪渎之事,结果到现在也没撤走多少军队。

辽国君臣计划调南部和大宋接壤的边境驻军去平叛,眼下东南边也是大旱,军队多了不好供应。南京道的汉民同样衣不果腹,与其担心折津府附近乱起来,不如集中在一处梳理羊毛,方便军队监视。

这次辽国动作很快,五万多人分作三批撤走,大宋监督的官员连忙回报,焦头烂额的赵顼君臣求之不得,赶紧也撤了五万军队,弹压着饥民一路南下,准备以工代赈,疏浚黄河。

李琦选的厂址靠近宋辽边境,新厂以南的灾民都往汴京和淮河以南涌去,附近百多里地的饥民扶老携幼的聚了五万多人,哀求李琦给口吃食。

李琦心如刀绞,厂区外悲泣一片,眼下朝堂送来的粮食都是工人月月口粮,救济灾民的粮食自有各州府官吏负责,轮不到他伸手去管。

他有心救灾,可五万多张嘴,粮食分下去工人就得挨饿,辽国答应的活羊这时候可不会运来。

厂区外终于有人活活饿死,李琦再不敢等朝堂的救济粮,他召集所有的官吏和负责的工匠,站在高台上大礼一辑道,“同为宋民,厂外饿蜉遍地,琦无能,不忍见我大宋子民倒伏于尘土。今日起,琦每日只食一两,省出吃食救济灾民。琦恳请诸位,伸出帮扶之手,与厂外饥民共度难关。”

李琦哽咽不止,整顿后的厂区剩下的官员操守都不错,主动站出来表示每日也只食一两。越来越多的人点头答应,李琦热泪盈眶,再三拜谢后命人去宣告,年幼孤老者施粥,年轻人分批进厂,安置在不需技术的工作上。

老百姓是淳朴的,只要官员肯带头饿肚子,少吃一些救济同胞无人会反对。李琦忍着饥饿安排各项工作,他觉得自己终于象个宋人,与这些千年前的同胞同苦共甘。

急报已经送往朝堂,李琦不能坐等着救济粮,他带上刘鋹等数百内侍,咬牙切齿的向百里内的几处邬堡赶去,哪怕敲诈勒索,这次也要从地主富绅家中敲来粮食。

满目干裂的土地,李琦真的怒了,农民颠沛流离,将来这河北之地又能剩下多少人抵御女真人的铁蹄。

在李琦的暗示和纵容下,一个个宦官如狼似虎,咬定厂子有盗贼跑入邬堡,凶神恶煞的到处搜捕。

李琦就没打算跟这些守财奴讲道理,真正行善之家都在施粥,他盯上的全是一毛不拔的。

黄门内侍在京师附近自然不敢猖狂,如今有李琦撑腰,又是边州,胆气壮了太多,而且那倒伏路边的尸体让他们遍体生寒。

谁说宦官就一定为恶,一直以来李琦的善意换来这些人努力的配合,除了不动手打人,来来回回的搜查骚扰让某些铁公鸡苦不堪言。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