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科幻悬疑>走向深度阅读——诗词背后的冷暖人生> 第一章 第一节 “美人”之思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第一节 “美人”之思1(2 / 2)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可以看到,全诗的每一句都围绕着君子和淑女展开,字字句句体现着君子对淑女的渴求和志在必得。这里有一个问题——三千年前能被称之为君子的都是什么人呢?在孔子之前,“君子”主要是从政治角度论说的,君子的主要意思是“君”。“君”,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诗经·谷风之什·大东》里提到:“君子所履,小人所视。”孔颖达在《诗经正义》里说:“此言君子、小人,在位与民庶相对。君子则引其道,小人则供其役。”《春秋左传·襄公九年》说:“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此处君子和小人主要着眼于地位而非道德品质。到了孔子时代,君子一词才开始具有道德品质的属性,他给君子规定了三种境界: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中说:“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可以说,用“君子”来称贵族,是家族宗法主义的产物,被赋予了天命观念。

同样,《关雎》中出现的“琴瑟”、“钟鼓”也不是一般平民百姓所能拥有的娱乐器具。即使在今天,一个普通家庭供养一个艺术生都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那些钢琴,小提琴动辄就要几万块,仅仅是购买就花费不菲,何况是后期的教育投入呢?能搞的起高雅艺术的人往往都是非富即贵。那么,在春秋时代,这些高雅的乐器就更加不可能是乡村草民所能拥有。这里的君子必然是个贵族无疑,甚至有可能是一国君王。我们再看他所追求的对象——淑女,一个“淑”字,表明此女品德出众,引得君子向往。他是如此倾慕此女,以至于“辗转反侧”,“寤寐求之”,真是备受相思的煎熬啊!如果得到了她呢?句末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显然就是君子的郑重誓言:我要是得与淑女相配,一定要好好对她,不负佳人。从诗中我们没有看到淑女的态度,她接受了君子的百年之约了吗?如果他们在一起了,他们做到天长地久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却可以窥见写这首诗的士大夫的心理,他心中的“良人”大概就是诗中的君子,他所赞颂的君王就是一个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整首诗绝不仅仅是讲婚恋,更大的可能性是言士大夫之志——期盼一个明君能够对自己委以重任,从而布道于天下。

这种期盼在数千年的封建文化里延绵不绝,为什么“三顾茅庐”的故事如此深入人心,特别是令许多士大夫们倾心不已,因为纵观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像刘备那样能够将礼贤下士做到如此地步的君王实在太少了!易中天先生曾说,刘备对诸葛亮的三顾茅庐就如张生苦恋崔莺莺一般,这种比较太贴切了,而士大夫和闺中待嫁的少女亦有许多相似之处。少女的终生幸福系于丈夫一身,士大夫的一生境遇系于君王喜怒;人们要求女子要从一而终,世俗要求官员同样要不侍二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位君子对自己能“寤寐求之”,得到自己后能够“钟鼓乐之”,那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啊!

可惜,人生在世,如意之事太少,现实世界总会布满了种种烦恼和痛苦,这对心思细腻,满怀壮志,对人生有太多憧憬的士大夫更是一种挑战。“思量堕地一声哭,领取为人万种难”,“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是他们的内心写照。于是,现实世界中的忧闷身影化为了诗词中见弃的美人,美人之思便是他们的心志,是他们写给君王最动人的情诗。这类诗作在《诗经》中亦能寻得源头,比如《邶风·柏舟》。全诗如下: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覯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邶风·柏舟

诗歌以一个失宠于丈夫的女子的口吻来诉说自己的遭遇,大意如下:

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

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

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